2017-08-30 作者:陈明 来源:心胸外科 浏览量:
今天(8月30日),心胸外科南八病区,一位八旬老翁老慢支、肺气肿、多发性肺大泡、难治性气胸终于治愈出院。
两个半月前,八旬老翁黄大爷因为“胸闷气短”来到我院呼吸科门诊求治,拍片检查显示黄大爷右侧气胸,肺压缩80%,需要立即住院,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在心胸外科协助下,呼吸科白主任置入胸管,引出大量气体,黄大爷胸闷症状缓解。胸部CT显示两肺严重肺气肿、遍布很多大大小小肺大泡,右侧胸腔积液、肺部炎症,更棘手的是右肺还在持续漏气。引流四天后复查胸片,右肺仍有50%的肺压缩。
心胸外科主动承接了黄大爷右侧难治性气胸的治疗任务。下胸部再放置一根胸管,上、下两根胸管同时引流气体,并采用负压吸引改善引流,加强患者营养,督促咳嗽及多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及家属治疗的希望。治疗期间,密切关注左侧胸腔发生气胸的可能性,因为此次住院前一月,左侧气胸刚刚保守治疗好转,如果左侧再发生气胸,两侧肺都漏气,后果很严重,会有生命之虞。
治疗一个月时复查胸部CT,右肺因为持续漏气,仍有40-50%的肺压缩,糟糕的是,由于长时间肺压缩,肺表面出现了薄薄的“纤维板”,可能会限制肺的复张。随着“纤维板”的逐渐增厚,甚至需要动用手术这一高风险治疗手段,但手术治疗也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右肺要能够复张,否则手术也无明显效果,还徒增创伤与风险。这时患者一度发热,最高39.0°血象偏高。患者4年前曾有“化脓性脑膜炎”病史,起病急骤,家属很紧张,于是神经内科李主任会诊,指导了用药,也排除了“化脑”的风险。呼吸科白主任会诊,多次指导了抗生素的使用。
右肺漏气在持续,半月后再次复查胸部CT,虽然肺压缩没有改善,但也没有加重,于是心胸外科团队决定拔除下胸管,上胸管更换为26#“蘑菇头”导尿管,加大负压吸引,改善引流,加强营养,同时鼓励家属配合治疗、鼓励患者治愈的信心。效果终于出现:右侧胸管引流气体逐渐减少,直至没有漏气。8月10日的胸部CT显示右肺全部复张!幸运的是:在治疗右侧气胸的过程中,非常担心的左侧气胸一直没有发生,右侧气胸保守治疗成功,两天后顺利拔除右侧胸管。
本打算观察几天、待体力进一步恢复可以安排出院,此时黄大爷出现咳痰费力,痰不易咳出,一度血氧饱和度降至60-70%,血气分析显示呼吸性酸中毒,不巧的是由于用力咳痰,发生了左侧气胸,左肺压缩70%!于是立即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转入ICU呼吸支持,ICU汪主任调整了抗生素,加强了营养支持。三天后转回心胸外科普通病房,采取了一方面负压吸引加强引流,一方面胃管输入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案。左肺一直漏气,此时,因为有了右侧气胸治愈的经验,患者及家属均有信心治愈左侧气胸。10天后,幸运再次眷顾黄大爷,左肺停止漏气,8月23日复查胸部CT,左肺已经复张了!8月27日拔除左侧胸管。8月30日,黄大爷终于治愈出院。
我院肺部疾病多学科诊治团队(MDT)内、外科联动与合作,为黄大爷难治性气胸的治疗提供了保障。心胸外科主治医师朱峰,作为主管医生,为黄大爷的治疗“操碎了心”。两个半月来的治疗,患者、家属、医生、护士、护工一起经历了很多,这正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