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作者:陈峰 江晓燕 来源:社会营销处 浏览量:
在苏州城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历经五年发展,现已成为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转化医学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该院积极联通沪宁,深挖医疗服务内涵,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质增效、锐意改革,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医院秉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兼顾“每一个人”的健康诉求,以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为使命,如今扬帆再起航。
织密学科合作网 让长三角医疗“抱得更紧”
行政例会、查房、教学,专家门诊、带教手术……每周奔忙在沪苏之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华教授的“双城生活”已持续了4年多——2017年,苏州科技城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度合作成立肿瘤中心,成为“肿瘤防治一体化专科医疗联合体”在长三角地区的首次尝试,致力实现长三角地区肿瘤防治的全程化、同质化、一体化,苏州的患者看病不用“扎推”上海。
去年,苏州居民沈阿婆被查出胃癌。通过互联网,在美国定居的女儿爱丽丝与黄华教授取得了联系,随后赶紧从波士顿飞回苏州,为母亲办理入住苏州科技城医院。从确诊到住院,只用了一周时间。随后,黄华教授带着团队来到苏州,为沈阿婆进行了手术;经过精心治疗,沈阿婆顺利出院了。
“在波士顿,如果要预约这个级别的医生,需要等待两个月,甚至更长。上海专家真的来到了我们身边,感谢!”爱丽丝深谙美国就医之难,而若当时带母亲去上海就诊恐怕也会一床难求,令她感慨万千。
除了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合作,苏州科技城医院引进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院士专家团队,也已有两年时间,为数百名苏州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50多岁的张阿姨,上腹部总是剧烈疼痛,有时蔓延到后背,还伴有恶心呕吐嗳气,精神也越来越差,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她患了胆总管结石。而事实上,这20年间张阿姨因为胆石症已经做过三次手术,病情反反复复,让她筋疲力尽。为彻底解决张阿姨的烦恼,苏州科技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史肖华积极与李兆申院士专家团队取得了联系。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后,双方团队联手为患者进行了微创取石。术后张阿姨恢复良好,对专家团队的高质量诊治赞不绝口。
建院五年来,苏州科技城医院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学科、多形式”的交流合作理念,按照“综合建院、重点建科、错位发展”原则,吸纳整合沪宁等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诊疗技术,积极为苏州患者打造特色专科。
面朝东,医院与上海对接,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度合作成立肿瘤中心,引入该院放疗科章真教授专家团队,以及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院士专家团队、上海瑞金医院泌尿外科徐丹枫教授专家团队;面朝西,医院又成功引进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王林教授专家团队、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朱大龙教授专家团队、无锡明慈心血管医院专家团队。就在今天,医院还将开启与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的合作新篇章。
紧抓互联网势头 让百姓便捷享受“科技就医”
50岁的老孙患有慢阻肺,因近来身体不适,准备到家楼下的药店买药。该药店拥有阳光医药平台,为了能让老孙得到更精准的医疗咨询,店员熟练地点开了苏州科技城医院光大互联网云问诊平台。接诊老孙的是该院呼吸科主任杨朝。通过远程视频问诊,杨朝为他开具了处方,在短短十秒钟内,药店端就接收到了远程处方,他也很顺利地拿到了药。“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互联网诊疗,特别方便!”老孙说。2020年7月,苏州科技城医院已经成功取得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执照。作为全国首家实体医疗机构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共同建设上线的互联网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光大互联网医院丰富服务内容,通过互联网联结诊前、诊中和诊后,为患者提供全流程闭环的服务。据介绍,该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线上完成预约挂号、常见病及慢性病线上复诊及随访、远程会诊、处方(含审方)、药品物流、医保移动支付、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及结果查询、电子病历查询、电子影像传递、远程心电、体检预约及报告查询等线上服务功能。
除了紧抓互联网发展势头,苏州科技城医院还通过积极引入智能化高端设备,促进创新科技落地临床,这也成为向患者提供可及化、便捷化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例如,医院引进了3.0T磁共振、超高端全数字能谱CT等先进医疗设备及智能仓储系统、智能化物流传输系统。在高新科技的加持下,医院学科发展和医疗水平如虎添翼,现已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及市级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五年来,通过强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院发展规模日益壮大——总规划床位1200张,一期开放800张,目前设有39个临床医技科室;门急诊人次年均增长42%、出院人次年均增长51%;手术例数年均增长49%,其中三四级手术例数年增长61%,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
创新赋能医联体 让分级诊疗实现“高效运转”
身患糖尿病的李大爷,每次身体不舒服都会直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以往碰上病情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会建议他去上级医院获得更好的医疗诊治。如今却不一样了——自2020年4月,苏州高新区西部医联体远程会诊管理中心糖尿病项目试点工作启动后,在社区就诊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直接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上级医院的专家“面对面”,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李大爷在远程就诊后,对专家及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连说了好几声“谢谢”。
据介绍,苏州高新区西部医联体糖尿病远程管理中心位于苏州科技城医院内分泌科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通过远程门诊系统与下设的通安、科技城(东渚)、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阳山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顺利联网,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远程门诊试点服务。接下来,这项试点工作还会逐步扩大范围,运用于整个西部医联体。
医联体远程门诊的新形式,改变了以往专家线下社区坐诊空间、时间的局限性,实现了一位专家可对多个医联体单位提供门诊服务,提升了医疗资源下沉的服务效率,让更多患者获益;同时,远程门诊通过高清音视频通信,保证了远程专家和患者诊疗体验感与线下的一致性;另外,远程门诊系统与HIS系统完美融合,实现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医院专家可直接在医院HIS平台,为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开医嘱作诊断,此模式在苏州开启了先例。
近年来,为全面推动医联体工作,苏州科技城医院构建了分工明确、协作密切、运行高效的区域卫生健康协同服务体系,向居民提供全过程、连续性、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020年,医院先后组织临床专家、骨干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坐诊近1000人次,举办各类义诊活动,开展健康科普及学术交流讲座,开展甲状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慢阻肺等筛查,加强下基层的力度,培养了居民们的健康生活理念,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也加强了与医联体单位的交流与融合。
扩大受益覆盖面 让健康服务伴随“文明理念”
苏州科技城医院建院五年来,积极将人文关怀与医疗服务融为一体,用人文精神引领医院改革发展,并增强临床与学校、乡村、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等互动。医院先后开展了“医学科普 走出去·迎进来”“未成年人医学院”“第一时间救援”“康乃馨”“医社+”“童新”“百草千人计划”“正脊未来”“菁英健行”等近十个在全国、省市获奖的文明实践项目,把健康服务关口从疾病诊疗提前至科普预防、急救培训,受益人群不再局限于患者,而是覆盖至“生命全周期”的“每一个人”。
2019年3月,由苏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联合苏州科技城医院等联合发起的“康乃馨”母婴(女性)关爱公益行正式启动。
活动旨在开展关爱女性(含新生儿)健康的“五进行动”,宣传母婴健康知识、倡导科学育儿方式、提升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项目还特别推出“健康云守护”计划,每天都有医院妇产科及新生儿科专家坐镇社群,为市民公益答疑。两年多来,该项目累计上门或线上访视600余家庭,社群答疑万余条,举办科普(含孕妈课堂)、义诊等线下活动近200场,实现了全方位的母婴关爱。项目还获得了“全国卫健行业品牌传播最佳项目”等荣誉。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弯发病数上涨,严重程度增加。”苏州科技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吴勤峰说。去年6月,由苏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残联及苏州科技城医院联合发起的“正脊未来”公益关爱计划启动。截至目前,该项目对累计6000余名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弯科普筛查和康复指导,并制作了专项科普视频及健康手册,对班主任、体育老师、家长等2000余人进行了科普宣教,由此获评“全市残疾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项目筛查出身处贫困家庭的患病学生,该区残联还给予了一定的康复救助。
“心肺复苏要领,大家跟着我做,双手交叉,放在胸口中间的位置,然后快速均匀用力按压1001、1002、1003……”本月初,由苏州高新区红十字会和苏州科技城医院联合发起的“红十字博爱周”主题系列活动在江苏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第一时间救援”党群服务阵地)启动。百余市民分批受邀来到现场,他们津津有味聆听救护普及课,大家频频点头直呼“受益匪浅”。据统计,近五年来,该院已为近2万人开展了公益性救护培训,致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树立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