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 作者:江晓燕 王满 来源:神经外科 浏览量:
脑出血或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稍多。一般在冬春季好发,死亡率较高,脑出血死亡率约占40%。现在进入炎热夏季,我院神经外科却出现反常现象,脑出血的患者持续不断增加。
40岁的王先生,因突发言语不能、口角歪斜伴肢体偏瘫3小时,被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37岁的孙先生,因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被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所幸均送医及时,经过神经外科医生的对症处理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目前都已脱离危险,接下来还将进行康复锻炼。据神经外科朱文昱主任医师介绍,近一周内,神经外科已收治多例突发脑出血患者,更有一天内收治3例同样部位的脑出血病人。这种情况,尤其在夏季还是比较少见。
其实,炎热的天气里也潜伏着危险,当气温超过33℃时,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会明显上升,特别是对“三高”人群来说更要注意。这两位年轻患者就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肥胖体型,并有高血压病史或是高血压家族史。
朱文昱表示,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夏季在室外出汗比较多,很多人进入有空调的房间后,为了贪凉而猛吹空调,温度突然下降会使本身扩张的脑血管突然收缩而导致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例如熬夜、暴饮暴食等情况,也容易增加发生脑出血的风险。
为了减少脑出血的发生,朱文昱提醒市民,高血压病人应避免使高血压骤然升高的各种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戒烟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学会疾病早期表现的识别,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乏力或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江晓燕 王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