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9 作者:陆珏 来源:姑苏晚报 浏览量:
本报记者 陆珏
昨天上午,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了一名服安眠药过量的老人。据悉,这名老太已经92岁,可能感到自己成了子女的累赘,一时想不开吞下近200颗安眠药。记者从苏城医院了解到,老年人“轻生”事件这些年并不罕见,秋冬季尤甚,抑郁为最重要原因。
九旬老太吞下近200颗安眠药
昨天上午9:36,一名服药过量的老太被120救护车送到苏州科技城医院急诊室抢救。据接诊医生描述,老太被送来的时候已经神志不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这位服药过量的老太姓马,今年92岁,家住镇湖。跟随救护车一起到医院的儿子陈先生说,早晨接到母亲电话,说自己服用了大量安眠药,要求为其准备身后事。陈先生当即拨打了120。
据了解,马老太患有高血压,年纪大了手脚都不利索,生活自理能力有些问题,还有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习惯。陈先生推测,可能是母亲由于心情郁闷,感觉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成了子女的累赘,于是有了轻生的念头,便在昨天上午7:00左右服用了大量安眠药,还把一瓶未曾开封的安眠药整瓶吞下,估算下来,服用药量近200颗。
送到医院后,经过医务人员1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在急诊护士呼唤下,马老太中途苏醒了一下,但鉴于吞服药量过大,随后其再次陷入昏迷。截至记者发稿时,这名老人还在ICU接受观察治疗。
抑郁症为老年人自杀最重要原因
“从实际接诊情况来看,老人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从事急诊医疗工作十来年的苏州科技城医院急诊科主任汪明灯说道。
苏州市广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汤臻也告诉记者,老年人自杀的情况并不罕见;且由于不少老人独居,自杀前的线索或求助信息未被及时发现或重视,老年群体的自杀成功率往往高于青少年。
采访中,两位专家均表示,引发老人自杀行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抑郁症。“特别是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人,很可能本就存在抑郁、焦虑的情绪障碍。”汤臻表示,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就是长期失眠。若自己或家属对此没有正确认识,只是吃吃安眠药,仅当作单纯的睡眠问题、而非情绪障碍去处理,就容易加重抑郁、焦虑。她提到,秋冬是抑郁症的复发季,自杀事件的发生也会相应增加。
“老年人这个群体,还多伴有慢性躯体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汤臻说,身体不舒服,出不了远门,做不了家务,这种生活受限的状态会令他们感到自身价值降低;有时因疾病形成了经济支出,他们还会觉得自己拖累家人,引发自弃心理。
汤臻还介绍,丧偶独居、孤独寂寞造成心灰意冷的消极心理,也是诱发老人抑郁甚至自杀的原因。此外,还不排除争吵等应激事件引发的冲动型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