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医院总机:
0512-33322120

门诊电话:
0512-69584601

媒体聚焦

新华网:医疗“追星族”为何瞄上高新区?

2017-08-02 作者: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


“去高新区找大牌专家!”“好些在北京、上海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到高新区工作了!”“在本地医院就能得到专家诊治,不用跑外地了!”……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苏州高新区在医疗卫生资源方面并不占优势。但是近一年来,高新区人民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苏州明基医院的人才引进、医疗学科建设进展让医疗“追星族”们颇感惊喜。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与3个“国家重点学科”合作共建


近日,一场国家级高级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陈冀胜等3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与会。“这样的会议,一般都是大型三甲医院才能承办。”高新区人民医院院长梅冰说,会议的成功举办,证明该院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全国应急医学领域专家的认可。 


学科建设方面,高新区人民医院已经确定与3家著名医院的3个“国家重点学科”进行合作,分别是: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共建高新区人民医院儿科;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共建高新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与上海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医院共建高新区人民医院骨科。 


国家重点学科是什么概念?目前,苏州全市医疗系统的国家重点学科总数是2个。 


团队建设方面,近一年来,高新区人民医院从医科院校直管附属医院引进了17位学科带头人。其中,16位是省级以上学会委员,10位是全国学会委员,2位是国家级副主任委员。这些专家共承担过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过51篇SCI论文。 


值得关注的是,与很多医院的外聘专家模式不同,这些专家都是正式入职高新区人民医院,承担起了该院的学科建设任务。比如,去年入职高新区人民医院的刘保池,原为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主任,曾担任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主编5部学术专著,获6项国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去年在高新区人民医院开办疼痛科的张赢,曾任三级医院疼痛医学学科带头人,师从中国疼痛医学创始人之一崔健君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王福根等人,在国内率先开展自控镇痛装置植入治疗晚期癌痛,开创了癌痛治疗的全新模式。 


这些在北京、上海等地三甲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为什么愿意选择入职高新区人民医院?除了苏州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现任院长梅冰本人也是一块“强力吸金石”。据了解,梅冰原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急诊科专家,长期从事急诊危重病、心肺复苏、创伤、急性中毒等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去年8月份就任高新区人民医院院长。“我们已经把建设三级医院明确为医院发展目标,不久的将来,我们医院的学科实力将成为持续吸引顶级医疗人才入职的‘金招牌’。”梅冰说。 


苏州科技城医院:与顶级医院共建四大医学中心 


“要不是你们把上海的专家请过来,我还真挂不到他们的号呢!”近日,在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中心做完手术的许女士,对该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合作连连点赞。 


许女士一年前发现左侧腮部肿块,但她没有重视。后来,肿块越长越大,被确诊为腮腺瘤。许女士听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久负盛名的医院,就希望去上海找专家诊治,但迟迟挂不到号。近日,她听说苏州科技城医院有和肿瘤医院有深度合作,就前往科技城医院就诊,顺利挂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专家号,得到了诊治。 


许女士这样的医疗“追星族”实现愿望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中心,成立于今年2月底。该中心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苏州的首个深度合作项目,以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放疗科四个科室为重点,定期派多学科肿瘤专家来科技城医院坐诊,让苏州百姓在家门口就得到与肿瘤医院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苏州科技城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诚介绍,该院成立一年多来,着力打造“肿瘤中心、口腔中心、不孕不育中心、康复中心”四大医学中心,大力引进和培养医学人才,围绕“医教研转”开展工作。目前,该院已挂牌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临床学院、江苏大学教学医院和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医院,拥有一位博士生导师、七位硕士生导师。 


“我们还突出科技城医院的‘科技’特色,打造智慧型医院。”王诚说,他们借助苏州科技城医疗器械产业集中的优势,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单位合作研发先进医疗器械。另外,该院医疗人才潜心研究医学课题,已经获批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另有市级示范工程课题1项、关键技术课题2项、应用基础研究课题3项。 


而在全区层面,高新区也出台了多项医疗人才培育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方法、拓宽招录渠道。高新区卫计局负责人介绍:“编制紧缺,一直是各地引进高层级人才的工作瓶颈。我们近日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医务人员备案制管理机制,突破了编制的瓶颈。今年,高新区已完成公立医疗机构补充招聘66人,其中高层次紧缺人才38名,副高及以上职称29名、硕士及以上学历39人。”按照计划,高新区接下来还将全面启动“才聚高新 智汇虎丘”卫生人才引育工程,5年内在全区各级各类卫生计生单位引进20名卫生特聘人才和若干名优秀高级及紧缺型卫生技术人才,选拔培养2名市级卫生领军人才、20名卫生重点人才、40名卫生青年拔尖人才和10名区级领军人才。对各医院引进到高新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才,高新区卫计局将按照其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张伟敏) 


[编辑: 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