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作者:龙美娟 来源:看苏州 浏览量:
【看苏州专稿Loong/文、通讯员/陈峰】
一觉醒来, 苏州49岁的吴先生觉得耳朵嗡嗡作响, 感觉里面有异物, 吴先生急忙来到医院就诊, 医生诊断后让他大惊失色——内窥镜下, 苏州科技城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宋升桥 从他的耳朵里取出了一只“席螨”! 还是活的! “医生快看看,我耳朵里好像跑进了啥东西。” 7月13日上午,家住苏州高新区的村民老吴来到科技城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说自己耳内有异物,还一直嗡嗡作响。 宋医生用耳镜为老吴查看,先是在耳道口发现了一块体积较大、可能引发异物感的耵聍(俗称“耳屎”)。取出耵聍后,宋医生又用超清耳内镜进行更仔细深入的查看。 这一看,看出了大问题——一只小虫正在老吴的耳道里爬行!宋医生把视野内的这段视频录了下来,清晰可见虫脚在珍珠色的鼓膜上肆意撩搔,配上《痒》这一背景歌曲,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虫子非常小,直径1毫米都不到。”宋医生当场“活捉”小虫。老吴耳道的异物感和嗡嗡声随即消失,所幸虫子未造成耳道损伤,他也无需用药或其他治疗。 看到被夹出的小虫后,老吴竟觉得似曾相识。经回忆,他曾在家里凉席上见过这种肉眼看似黑点的小虫子。通过比对资料图,宋升桥推测该虫类为席螨。 “今年黄梅季长,潮湿闷热的天气让蚊虫孳生异常活跃。” 宋医生介绍说,今年入夏以来,苏州科技城医院耳鼻喉科接诊的各类小虫误入鼻孔或耳道的患者已累计数十例,比往年要多。 据了解,这些小虫有瓢虫、蛆虫、小蜘蛛等,长形、半球形的都有。宋医生还提到,有外地医院的耳鼻喉科同行看到他朋友圈的视频后,还给他私信发来了一份更吓人的检查报告:小蜘蛛竟在一名患者耳道内结了网。 “钻洞是虫类的天性。通常,虫子爬进人体是无意识的。”宋升桥提醒,小飞虫进入患者的耳道,不仅会有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等不良后果,还会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阴影,如想防止这类情况发生,就要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夏季不仅要灭蚊,还要记得全方位防虫。” 宋医生特别提到,保持屋内环境干燥,地面、台面甚至室内各个角落都需保持干燥卫生,平时勤开窗通风,凉席、被褥、枕头要勤洗晒,防止螨虫等孳生。 如果不巧被虫子“钻空子”,打喷嚏可帮助鼻孔内异物排出,而耳道有异物不要盲目用光源照射耳朵,不要往耳道里滴酒精,需尽快就医。 今年的黄梅天超长待机,不仅让耳朵“发霉”,闷热、潮湿的梅雨天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被称为“黄梅病”。 ★黄梅天皮肤病最活跃 “梅雨病”的症状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等。对于风湿病患者和皮肤病患者在这个时节都容易加重。由于引起人体癣、股癣、手癣、花斑癣等皮肤病的真菌不容易灭绝,冬天潜伏下来,一到梅雨季节温度、湿度适宜就异常活跃,特别容易在脚趾、手掌等部位蔓延。 医生建议,饮食清淡,少吃海鲜、牛羊肉等易发食物和大蒜、韭菜、咖啡等刺激食品,也有助于预防“心情发痒”。 ★梅雨季节易“伤心” 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压不稳,血管容易发生异常收缩,致使血流受阻,从而诱发心肌梗塞或脑中风等意外。 医生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经常监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动,并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平时注意劳逸结合,多饮水,同时注意睡眠充足和饮食卫生。 ★潮湿闷热侵扰呼吸道 入梅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容易复发。 这类患者使用空调要适度,不要过于贪凉;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因此房间要保持清洁无尘、经常通风换气;被褥要勤洗、勤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