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作者:王辉、黄婉莹 来源:科技处、综合办公室 浏览量:
近日,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公布2025年苏州市重点实验室立项名单,我院牵头申报的“苏州市脑卒中防治及康复一体化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区县级医疗机构单位。

实验室围绕脑卒中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临床需求,聚焦四大核心研究方向开展系统性探索,包括脑卒中发病机制、多模影像指导下的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与精准诊疗、自体颅骨回植在脑卒中外科手术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基于精准评估与多靶点治疗模式的脑卒中功能康复研究。依托上述研究方向,实验室累计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74 篇;已获授权专利 16 件,专利转化 3 项;获国家级项目经费资助 6 项,省市级项目经费资助 27 项,获国家级、省市级科技奖项 16 项,并作为牵头单位制定了《自体颅骨组织库》国家行业标准。未来苏州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深入挖掘脑卒中发病机制与疾病转归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影像学及临床表型等多维度信息,着力构建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医学技术转化的能力体系,通过整合多模态早期诊断技术,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精准化药物与手术治疗方案,深化人自体同源颅骨组织库的体系改良及外科应用实践,并将治疗与早期康复紧密结合,助力脑卒中救治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2023年7月正式挂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苏州医院”以来,医院依托南京大学、南京鼓楼医院和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强化人才引育,构筑高水平医疗团队。医院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现有南京鼓楼医院常驻专家6名,呼吸、普外、重症、心外等39名权威专家来院坐诊及手术,同时,积极引进苏州、上海等地知名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推动专科能力与人才梯队双提升。另外还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3人,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于2025年2月成为南京大学博士后联合培养单位。人才荣誉方面,新增南京大学教授2人、副教授1人,博导2人,省级主委1人、副主委1人,1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获评姑苏卫生特聘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优化诊疗服务,实现医疗质量新跨越。医院强化多学科协作(MDT),牵头成立“环太湖泛血管病中心联盟”,系统建设脑血管、心脏大血管及周围血管三大疾病中心;多项高难度新技术成功开展,如脑动脉慢性闭塞介入开通术、直视下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经导管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外科直视下心脏多瓣膜修复术、人工耳蜗植入术、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等,在泛血管病、肿瘤诊治等领域实现突破;建成国家级卒中中心及苏州市级“五大中心”核心救治体系,2024年卒中溶栓时间(DNT)降至36分钟,质控排名连续四个季度位列苏州市第一;2024年出院人次增长24.61%,手术量增长34.23%,四级手术增长57.8%,在2023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功由C级晋为B等级,2024年江苏省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监测结果保持“B”。

聚力科研创新,推动学科建设全面发展。医院以“南京大学医学院苏州医学研究中心”挂牌为契机,推出一系列科研人才支持政策,科技创新成果显著。2024年发表SCI论文99篇,创历史新高,最高影响因子27.2分;获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市级项目33项;荣获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老年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苏州市医学引进新技术二等奖2项、医学科技奖1项。新增省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临床重点专科4个、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目前,医院共拥有省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临床重点专科10个,市医学重点学科4个,区临床重点专科10个,逐步形成以省级重点专科为引领、市级学专科为支撑、区级重点专科为基础的多层次学科体系,医疗服务核心能力持续增强。(王辉、黄婉莹)